绥江河畔
青翠竹林
一处处旧址
一个个公园
......
近年来,广宁县以法治教育场馆为主体、以法治文化阵地为支撑、以法律服务站点为着力点,倾力绘制一张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地图。
45个法治文化地标及其背后的文字解析,在竹子文化、红色文化、武术文化中融入法治元素,呈现广宁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日前,肇庆市广宁县法治文化地图已制作完成。详见↓↓
一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里宪法、民法典等内容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我们边散步边锻炼身体,还能学到民法典知识,一举两得。”来这里打卡游玩的市民称,他们到该公园中游览休闲与健身时,能轻松地学到法律知识。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作为广宁县法治宣传教育的“枢纽阵地”,设立“小叽说法”系列趣味景观、“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漫画区”“法治游戏区”等区域,将漫画法治元素与园林环境相融合,成为法治宣传前沿阵地,年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
锚定精准普法的“经纬度”。为实现精准普法、规模适度和效益最佳,广宁县还按照法治元素由点成线、法治文化由线成面的布局,因地制宜打造江屯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横山镇罗锅村等一批“一镇(街)一品”法治文化阵地,以及一众法治文化品牌项目,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文化辐射力。
二
“除了好玩有趣的互动游戏,大家还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学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还从模拟法庭中,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与庄重,也激发了学习法律知识的浓厚兴趣……”中国工农红军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内的法治课程老师,引导学生在互动游戏区、模拟法庭进行沉浸式学法,把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以多感官、全景式、新体验开启青少年法治护航之门。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红色学校”资源,融入地方特色与法治教育特征元素,设置有模拟法庭、法治教室、禁毒宣教室、法律阅览室、法治文化长廊等功能场室。
构建互动普法的“同心圆”。广宁县始终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聚焦未成年人法治素养提升,积极探索更具吸引力、实效性的教育模式。将中国工农红军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广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广宁县禁毒教育基地、广宁县人民法院新楼法庭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广宁县人民检察院“点亮繁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广宁军创红色文化旅游研学实践基地等点位精心打造成青少年法治研学主题线路,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教学、互动式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从小养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维护法律的思维模式和良好习惯。
三
“我家有耕地,平时门前屋后卫生也搞得干净,再加上家里小孩学习好,得的奖状还能加分,积少成多,就换到了一袋洗衣粉。”村民陈伯用“文明分”在“积分超市”兑换了一袋实用的洗衣粉。
“积分超市”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南街街道江美村的一个特色品牌,这里不“卖”东西,村民们通过日常文明行为积累的积分可以在这里兑换到洗衣液、大米、食用油、保温杯、热水壶等生活用品,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绘制法治乡村的“等高线”。广宁县以南街街道江美村、南街街道赛洞村、横山镇罗锅村、江屯镇江屯社区等11个全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支撑,带动周边发掘法治文化资源,推行“党建+文明积分制”、建设“睦邻廊道”、打造村民民主“说事亭”……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横山镇罗锅村以竹雅行,在罗锅老街建成竹元素公共文化空间,将法治要素融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打造“法治阵地+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法治文化特色村,将竹子品格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四
周其鉴故居、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一座座红色地标,承载着广宁革命老区光辉的革命历史。作为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县、肇庆市唯一所有镇街均为革命老区的行政县,广宁红色文化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八五”普法以来,广宁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将红色资源与法治元素有机衔接,推动形成了一批红色文化法治阵地,实现红色资源与法治文化并蒂花开、交相辉映,不断提升群众“见法率”。
铸牢红色法治的“坐标系”。目前,通过用好全县61处革命遗址、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打造集科普、研学、党建、普法等功能的12条红色研学线路和主题党日线路。组建了红色文化宣讲团、普法宣讲团、“百千万工程”宣讲团等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场所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4961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37万份,共46.8万群众受到法治教育,实现县镇村全覆盖,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爱国情怀。
传金所配资-传金所配资官网-散户配资官网首页-短线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